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記者 張千 盧婉鳳 張文婧)11月25日上午,衡水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就“衡水市生態環境智慧指揮體系建設”召開新聞發布會,衡水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霍紀東介紹了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中共衡水市委宣傳部信志鋒主持發布會。全程實錄如下:
中共衡水市委宣傳部信志鋒:
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好!歡迎參加本場新聞發布會。
為進一步推進污染防治精細化管控、全面提升生態環境監督和治理水平,我市大力推進系統整合和數據融合,探索與實踐生態環境智慧指揮體系建設。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衡水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霍紀東,他將就我市生態環境智慧指揮體系建設情況進行發布。
參加本場新聞發布會的媒體有:衡水日報、衡水晚報、衡水新聞網、衡水電臺、衡水電視臺、衡水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等市直媒體;衡水發布、衡水微訊等市政新媒體;河北日報、河北廣播電視臺、長城新媒體,及河北工人報、河北法制報、河北農民報、河北新聞網、河工新聞網、河北共產黨員網、冀農融媒體·河北農網;中國新聞社、中國經濟網、中國網、網易衡水等駐衡在衡媒體。
現在,先請發布人進行發布。
衡水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霍紀東: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
大家好!首先,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注和支持。下面,由我對衡水市生態環境智慧指揮體系建設的探索和實踐情況向大家進行一下介紹。
一、明確以科技支撐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監管水平
衡水市地處河北省東南部,屬于京津冀大氣環境保障8個通道城市之一。得益于近幾年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大力推進,我市成功摘掉了全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十的“黑帽子”,各項環境質量考核均處在全省前列。但是,受限于衡水地區不大的經濟體量,本地區的工業企業呈現出“小而雜”的特點,從近期工作來看,我市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已進入深水區,依靠傳統治污方法推進減排的空間已越來越有限,這就對進一步推進污染防治精細化管控,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年下半年以來,通過全面摸底調研,發現在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存在著業務系統繁雜,各類平臺林立,不同種類、不同渠道的業務數據難以聯動共享的問題,僅市級層面就同時運行著20余個業務系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同時,環保系統面臨著環境執法力量不足、基層執法人員素質不高、環境污染精準溯源難、環境監管人情干擾、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空置等一些突出問題。面對著人員、編制、資金等方面的諸多限制,如何走出一條適應我市發展現狀的環保道路,成為擺在衡水環保人面前的時代問卷。面對時代之問,在黨和國家大力倡導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的時代背景下,我市以推進“生態環境信息化和現場管理智慧化改革”為突破口,大力推進系統整合和數據融合,將探索與實踐生態環境指揮中心建設作為破解以上難題、提升生態環境監管水平、實現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關鍵一招。
二、描繪科技環保發展的美麗藍圖
在現實工作壓力和改革爭先的雙重動因下,按照技術先行的實施策略,我市全力推進指揮中心的軟硬件建設。2020年下半年以來,通過籌措資金、重組項目,全力推進生態環境指揮中心建設。在硬件建設上,我市生態環境指揮中心設置有300寸的作戰指揮屏幕和24個操作工位,實行大屏指揮作戰與人工坐席值守相結合的工作模式,在各縣市區配套建設了13個分指揮中心,選聘了5500余名環境監管網格員,可以實現中心與分中心之間、中心與網格員之間的實時視頻、智能指揮調度。
在軟件開發上,我市生態環境指揮平臺已完成對局內21個分散獨立的業務系統的全面整合,基本建成了以全市162個空氣監測站、261套秸稈高點攝像頭、184家重點污染企業在線監測、313個施工工地揚塵監測、51家重點VOC企業監測、22個環境信訪渠道、4套移動污染源監控系統為基礎的覆蓋全市的環境感知物聯網,同時應用GIS地理信息技術將全市所有污染源的有關信息匯總、呈現在數字地圖上,形成了“生態環境保護一張圖”的線上管理模式。
在推進生態環境指揮中心建設上,經過反復論證,我市將工作中心定位于: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手段,以“雙網格合一監管體系”為抓手,以“五步閉環監管機制”為重點,以統一指揮調度為核心的生態環境指揮調度體系,為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信息化、數字化建設,貫徹科技環保理念,全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跨越發展描繪出宏偉藍圖。
三、探索實踐智慧環保的衡水之路
2021年以來,在生態環境指揮中心前期開發建設的基礎上,我市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全力推進了體制機制的改革與科技理念創新,探索實踐一條智慧環保的衡水之路。
一是創新思路,優化頂層設計,推進機構改革。我市在生態委辦工作框架下,通過整合編制,抽調相關業務人員,吸納三方公司、運維單位人員,成立了18人的生態環境指揮中心,使之成為統籌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司令部”。同時,全市13個縣市區分別配套建設分中心,成為上傳下達,直接調度網格人員工作成效的“作戰室”。
二是依托科技創新,推進系統整合與數據融合。通過技術手段,全面整合局內分散獨立的業務系統,將大氣、水、土、車、塵、固等相關環境監管數據通過GIS地理信息技術形成“生態環境保護一張圖”的線上管理模式,統籌全市的生態環境信息數據,實現對當前環境運行狀況的大數據分析。
三是探索工作機制創新,建立“五步閉環監管機制”。依托已開發的生態環境指揮調度平臺和“生態衡環”手機APP軟件,將空氣站點指數監測、施工揚塵監測、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重點VOC企業監測、工業企業分表計電等業務流程納入市縣聯動的指揮交辦工作體系,從而實現從“實時監測”到“超標報警”到“數據分析”到“指揮調度”最后到“審核反饋”的線上管理工作機制。
四是實踐監管體系創新,打造“雙網格合一監管體系”。為充分調動鄉村等基層網格人員的積極性,進一步壓實屬地環境監管責任,我市將側重環境日常巡查工作的“鄉村環境網格人員”與側重環境監管執法工作的“生態環境系統網格人員”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有機融合,打造了以全市的5500名網格員隊伍為核心,統領全市24000余名網格人員隊伍的環境監管體系。
五是推動監管工具創新,高標準推進市縣聯動的指揮調度能力建設。為保障生態環境指揮體系的高效運轉,依托新技術、新手段,我市為生態環境指揮中心配備了視頻通訊、高點視頻監控、衛星定位、無人機互聯等工具手段,確保了指揮中心能夠實時與基層網格視頻互聯,利用技術手段統籌調度指揮上萬人的網格監管隊伍。
下一步,衡水市生態環境局將持續推進改革創新,按照既定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生態環境智慧監管手段的提質增效,從隊伍建設、軟硬件配置、體制機制改革、科技創新應用上不斷完善推進,最終實現“按照一張藍圖,錘煉一支隊伍,打造一套機制,走出一條改革創新道路”的目標,為建設美麗衡水貢獻更大力量。
謝謝大家!
中共衡水市委宣傳部信志鋒:
現在進入記者提問環節,大家如有提問,請舉手示意,提問之前,請先通報一下自己所在媒體的名稱,開始提問。
一、衡水廣播電視臺:請您就衡水市生態環境指揮中心的核心定位進行展開介紹?
霍紀東:經過反復論證,我市將生態環境指揮中心定位于: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手段,以“雙網格合一監管體系”為抓手,以“五步閉環監管機制”為重點,以統一指揮調度為核心的生態環境指揮調度體系。既然說是“體系”,那么他就不單單是一套智慧環保的系統平臺,還包括組織機構的改革創新,以及配合建立的一整套工作機制。
目前來說,衡水市生態環境指揮中心是我市的環境感知物聯網中心、環境大數據分析中心、環境突發事件應急指揮中心以及生態環境網格化監管中心,是統籌全市生態環境信息數據和指揮調度工作指令的核心。從日常管理來說,我市生態環境指揮中心既是監測、分析、派發環境問題的“起點”,也是收集、審核、調度環境問題處置結果的“終點”,形成了一套全天候服務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閉環管理的工作模式。同時,依托新型的信息化技術,可以實現指揮中心對全市生態環境數據的匯總處理、綜合分析,從而為全市環保工作決策提供參考建議。
二、衡水晚報:目前,衡水市生態環境指揮中心有哪些高科技的智慧環保工具您能否展開介紹下呢?
霍紀東:目前來說,我市的生態環境指揮中心通過不斷強化生態環境智慧監管手段,已經具備四大功能:一是實現了生態環境在線監測報警,可以通過遍布全市的環境監測手段,實現對我市生態環境質量指標的在線實時監管,對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等數據進行監測報警,形成精準的任務指令;二是實現了生態環境大數據云分析,中心常駐有國內知名的生態環境保護技術團隊,可以充分應用各類環境監測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研判,為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意見和參考;三是實現生態環境實時指揮調度,通過應用無人機技術、高點視頻監控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可實現坐鎮我市的生態環境指揮中心對全市一湖九河進行實時監控,自動監管非法排污行為,可實現與無人機的實時互聯,遠程指揮環境突發事件,通過專用APP可實現指揮中心與現場人員的實時視頻連線,直接指揮現場工作;四是實現生態環境網格化監管,我市生態環境指揮中心通過應用技術手段使直接統籌全市24000余名生態環境網格人員成為可能,每日通過市縣兩級生態環境指揮平臺和“生態衡環”APP進行任務指令的派發與反饋,同時通過衛星定位數據形成任務執行軌跡,從而落實環境保護工作的精準管控和環境日常監管的信息化與數字化。
三、長城新媒體:請問生態環境指揮中心的建設是否改變了現有的環境治理工作模式,取得了哪些成效?
霍紀東:傳統的生態環境治理往往更依賴人去巡察、監察、處理和反饋,忽視了信息化技術所帶來的便利。而生態環境指揮中心所搭建的指揮平臺恰好通過自上而下的融合貫通,通過應用新的技術手段,構建了開放、立體感知、全域協同、精準溯源和五步閉環管理的精細化指揮調度體系,實現了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目前,我市通過指揮中心的建設,一是實現了平臺整合和數據融合,使數據產生關聯,進一步提高綜合分析能力;二是通過遍布全域的監測、監控設備,實時監測各項環境指標,通過智能算法自動報警,讓環境違法行為無處遁形;三是通過視頻調度系統,實現遠程連線,可部署可指導可調度,提升環境執法效率和應急處突能力;四是通過雙網格合一的監管體系建設,有效調動了縣、鄉、村三級網格和環境系統內部網格人員的環境監管力量;五是市縣聯動的指揮平臺建設,改變了過去以各種微信群、電話通知的交辦模式,實現統一歸口交辦、件件任務有跟蹤、處理反饋有記錄、督促考核有依據、統計排名有支撐的精細化管控。
通過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指揮中心的建設,解決了數據聯動共享、環境執法力量不足、基層執法人員素質不高、環境污染精準溯源難、環境監管人情干擾、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空置等一些突出問題,整體來說成效顯著,效果明顯。
中共衡水市委宣傳部信志鋒:
如有媒體需要深入采訪,會后可與市生態環境局聯系。本場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