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北省進一步優化算力布局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出臺背景是什么?
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生產力,是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直接影響著人工智能未來的技術走向和發展路線。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算力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規劃,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先進省市紛紛出臺相關政策,為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2023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 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在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一體化布局,算力與數據、算法的一體化應用,算力和綠色電力的一體化融合等方面進行了深化部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等工作任務,將進一步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加快形成以算力和人工智能為引擎的新質生產力。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相關工作部署,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有關部門圍繞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等方面,提出《河北省進一步優化算力布局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促進全省算力、數據、算法協同應用,努力建設協同京津、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二、在《意見》起草過程中,主要有哪些考慮?
為加快我省形成“算力規模領先、數據融合開放、行業模型創新、生態應用良好”的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格局,在起草過程,重點把握三個方面。
一是堅持貫徹落實國家部署。將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東數西算”工程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結合起來,統籌考慮算力供給的“質”和“量”、算力與人工智能的聯動發展。
二是堅持做好政策前后銜接。充分做好與現有建設方案、政策的銜接,既注重現有建設方案實施和政策落實,又根據算力及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形勢、新機遇提出新舉措。
三是堅持與河北實際相結合。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技術演進趨勢,對標對表國家和先進省份政策,聚焦我省優化算力布局、數據要素保障、應用大模型培育孵化、創新場景應用等關鍵環節提出意見建議。
三、在進一步優化算力布局方面有哪些意見值得關注?
近兩年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進一步激發智能算力需求,推動數據中心由存儲型向計算型、智能型升級。我省目前算力規模在全國居于前列,但智能算力占比不高,要進一步優化完善算力基礎設施布局,強化多元優質算力普惠供給。在打造高標準、高質量的算力中心集群過程中,要加強與綠電消納、電網建設、網絡傳輸、行業稟賦等方面的統籌布局。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布局建設應堅持集約化原則,綜合考慮大模型訓練、邏輯推理、場景應用等需求,推動智能算力資源供需平衡。同時還要加強與京津對接合作,推動京津冀智能算力基礎設施統籌布局,建設以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為核心的環京地區智能算力集聚區,推動形成河北─北京─天津不同結構和規模的算力供給廊道,為京津冀區域人工智能產業協同發展提供算力支撐。推動實現全省數據中心從通用算力為主到通算、智算融合發展的結構性調整。
四、在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方面還提出了哪些意見?
《意見》中,不僅在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強化多元優質算力普惠供給方面,提出穩步提升通用算力、加快部署智能算力、適度發展邊緣算力、強化先進存儲靈活保障能力、提升算力高效運載能力等5方面意見。還在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方面,提出以下意見。
一是加強高質量數據要素保障。包括完善數據資源體系、建設行業數據庫、強化數據安全保障等3方面意見。
二是推動應用大模型培育孵化。提出推進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研究、加快發展應用大模型、支持開展大模型評測研究等3方面意見。
三是推廣人工智能創新場景應用。提出推進“人工智能+產業”“人工智能+公共服務”“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3方面意見。
五、《意見》對更好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提出了哪些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組織協調機制。省發展改革委、省數據和政務服務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門建立推進算力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統籌協調機制,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地,協調解決相關重大問題。
二是強化發展要素保障。支持高校、職業技術院校開設人工智能相關領域課程,培育創新創業人才。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面向人工智能中小企業的金融產品,鼓勵國有資本參與人工智能產業投資。
三是創新算力電力協同機制。積極開展算力電力協同試點,完善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形成機制,降低用能成本。加快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算力和新能源協同發展,把綠電優勢轉換成算力發展優勢。
四是營造良好產業生態。推進與國內外人工智能創新主體合作交流,培育孵化本省人工智能第三方服務機構,加強與京津人工智能產業對接協作,探索大模型“京模冀訓”“京模冀用”等模式。
五是加強產業安全監管。針對人工智能不同細分領域,實施分級、分類、差異化監管。對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及其應用所產生的風險隱患和災害進行科學監測、預警和評估,推動協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