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天高云闊,金風送爽。正定縣曲陽橋鎮周家莊村稻蟹養殖基地,稻田泛黃,田野鋪金,阡陌蟹塘,豐收在望。
田間棧道上,一群參加研學之旅的小學生,有的俯身觀察水稻長勢,有的玩起了抓蟹比賽,臉上漾著欣喜與興奮。這里的水稻一年幾熟?螃蟹會不會啃壞水稻莖稈?面對孩子們的各種疑問,基地工作人員高紅一一解答。
9月15日,周家莊村稻蟹養殖基地,參加研學游的小學生在近距離觀察水稻。通訊員高紅攝
曲陽橋鎮歷史上曾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當地重現昔日“北方小江南”盛景。位于該鎮周家莊村的稻蟹養殖基地,以市場思維引入運營主體,依靠稻田和螃蟹發展研學游,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多了一個飄著文化味的“金飯碗”。“今年5月以來,研學的客流量已有上萬人次,這碗‘研學飯’吃得越來越香甜。”基地負責人康利梅笑逐顏開。
一片稻田何以帶旺研學游?密碼在于其能實現“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的雙向奔赴。周家莊村稻蟹養殖基地開發的研學游,不僅包含插秧、捕蟹、割稻等實踐活動,更有農耕文化講解、水稻寫生、自然科普、運動競賽、手工制作等拓展項目。其獨特的教育價值和體驗感,能讓學生在“詩與遠方的田野”上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收獲成長。一場研學游,讓來自石家莊市長安區的小學生孫浩杰收獲滿滿:“書本上的知識呈現在眼前,可感可知、立體形象,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研學游,“游”是載體,“學”是目的。“寓學于行、寓學于游”的研學游集探究式、互動式、體驗式等特點于一身,有效銜接了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讓書本上的知識“活”起來。我省是文化和旅游資源大省,擁有璀璨的歷史文化、壯美的自然風光、絢麗的民俗風情,在開發優質研學課程、打造知名研學品牌上大有可為。深化旅游與文化、教育的融合,打造特色化、差異化研學游項目,讓孩子們在“行走的課堂”中全方位感知可愛的河北,既是探索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的重要途徑,也是擦亮“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金字招牌的題中應有之義。
教室里,書本是孩子們的世界;走出去,世界是孩子們的書本。積極整合文旅資源,推出更多研學精品路線和精品課程,定能讓更多孩子在“行走的課堂”中收獲成長。(河北日報記者 康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