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好每一爐鋼
——記河鋼集團邯鋼新區煉鋼廠轉爐煉鋼工宿永波
“智能化煉鋼時代,我攻關的‘提高轉爐終點命中率’課題,以應用轉爐煉鋼模型為基礎,實施四項技術創新,顯著提升了鋼水質量、減少了物料消耗、降低了噸鋼成本。”在河鋼集團邯鋼新區煉鋼廠舉行的一場“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項目評審會上,煉鋼工宿永波講述的技術項目獲得評委們陣陣掌聲。
今年42歲的宿永波,從事鋼鐵生產有18年。他冶煉出的20多種高端新產品,已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憑借過硬的技術,他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鋼鐵行業技術能手、河北省技術能手等多項榮譽。
在榮譽面前,宿永波依然保持著淡定和嚴謹。“我每天都會仔細檢查煉鋼爐的安全生產狀況、各項煉鋼經濟技術指標等,每個細節都不會放過。作為一名合格的煉鋼工人,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煉好每一爐鋼。”他說。
創新增效益
記者見到宿永波時,他剛從轉爐平臺上回來。
“智能化已成為邯鋼新區的標簽之一,咱們一線技術人員就是要依靠數智化手段,為高端、綠色生產不斷‘加力’,實現低成本、高質高效煉鋼。”宿永波指著煉鋼調度室內的指揮大屏說。
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涉縣的邯鋼新區,是河北省重點綠色轉型項目,今年6月6日全線貫通。邯鋼新區采用了300多項前沿鋼鐵工藝技術,給每一條生產線都裝上“智慧腦”。
近日,在邯鋼新區煉鋼廠轉爐平臺上,一爐鋼水即將完成冶煉。出鋼過程中需現場向爐內渣面投入碳粉,而此時宿永波正目不轉睛地盯著出鋼、噴粉過程。工友取樣檢驗后告訴宿永波:“煉鋼渣中全鐵含量為16%,實現攻關目標。”聽到這一消息,宿永波露出了笑容。
轉爐煉鋼渣成分主要來自轉爐吹煉過程中爐內鐵元素的氧化。此前,邯鋼新區煉鋼廠轉爐吹煉采用高氧化鐵、低溫模式脫磷等方式,導致煉鋼渣中全鐵比例升高,鐵元素流失較多。“我們的目標是努力讓鐵元素‘顆粒歸倉’。”宿永波說。
為了減少鐵元素流失、提高金屬收得率,宿永波認真研究類似攻關案例,并與現場職工反復溝通,逐漸形成可行的創新攻關方案。他緊緊抓住“轉爐脫碳后期碳氧反應強度減弱,攪拌能力下降”這一突破口,決定采用低槍位、高壓力氧槍控制模式,并增加底吹流量強化攪拌,減少鐵元素氧化。
同時,在冶煉低碳鋼種時,宿永波還聯合技術人員創新提出脫碳脫氧的新思路,解決了轉爐內鐵過量氧化問題,降低了煉鋼渣中全鐵含量。
“通過實施一系列創新措施,煉鋼渣中全鐵含量降低了5個百分點,由此噸鋼成本降低約4元,一年就能創造效益1000多萬元。”宿永波說,圍繞降低煉鋼渣中的全鐵含量,他還帶領團隊進行攻關,完成多項技術創新,讓鐵元素收得率始終在高位運行。
“讓所有資源物盡其用、轉換成效益,是我們煉鋼工的責任。”宿永波說,邯鋼新區已經實施了20余項極致能效推廣技術,能耗降低50%以上,綜合自發電比例超過100%。
6月11日,河鋼集團邯鋼新區煉鋼廠內,一爐鋼開始冶煉。河北日報記者魏雨攝
老題求新解
在邯鋼新區,提高轉爐終點命中率是一個老課題。“怎么讓看似到底的成本指標再‘破冰’,技術人員需要反復琢磨研究。”宿永波在總結自己近期的攻關成果時寫道。
“邯鋼新區布局更緊湊、生產節奏更快,冶煉的品種也日趨高端。這些生產上的變化,既是我們面臨的困難,也是改善指標的突破口。”宿永波說。
宿永波經過細致分析,發現了一些新的影響因素:由于產品升級對鋼水磷含量控制要求更為嚴苛,終點鋼水磷含量不達標、被迫補吹,導致終點命中率低;冶煉低碳鋼時,轉爐爐齡變化、爐渣狀態和渣量導致低碳鋼脫碳速率不穩定,影響終點命中率。
找到攻關方向后,宿永波一直守在主控室,分析冶煉參數曲線,并對比熔池碳含量和溫度等指標變化。經過近100爐的數據積累,逐步摸索出幾項創新措施。
宿永波首先優化冶煉靜態模型,完善冶煉過程中模型判斷邏輯,這樣系統就可以自主判斷一爐鋼的開始、結束、倒爐、補吹、出鋼、濺渣等節點,有助于工人更加精準地把控轉爐冶煉狀態。
在這個過程中,為采集一些重要數據,宿永波穿著工裝,頂著高溫進行檢測。在炎熱的天氣下長時間保持不動,工裝被汗水浸透,干了濕、濕了又干,脫下時,衣服已然可以“干巴巴”地立在地面上。
“雖然很辛苦,但工作取得進展時,那種滿足感會讓人覺得再苦也值得。”長期從事一線工作的經歷,讓宿永波心中的答案越發明了,“創新的目的,就是要解決生產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在此后的工作中,我們也一直堅持問題導向、需求牽引的原則,不斷探索,不斷創新”。
智慧的轉爐煉鋼模型,讓老課題有了新突破。通過系統攻關,轉爐終點命中率提升10個百分點以上,有效降低了噸鋼成本。此外,宿永波還圍繞高效冶煉低碳鋼種,提出了新的改進技術,不僅縮短了冶煉周期,而且減少了鋁制品脫氧劑消耗量,進一步降低冶煉成本。
挑戰“不可能”
宿永波有一個習慣,喜歡將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所悟記在筆記本上。如今,記錄他創新成果的筆記本已有17本。“這些筆記是我的寶貴財富,更是我和工友們的智慧結晶。”宿永波說。
2020年,宿永波接到一項任務——將轉爐冶煉周期由平均40分鐘縮短到30分鐘。
“面對這一‘苛刻’要求,我和工友們橫下一條心:想要工作有突破,就要敢于跳出‘舒適區’,向‘不可能’發起挑戰!”宿永波堅定地說。
隨后,宿永波組織工友們開展了多次“頭腦風暴”。經過反復討論、分析,攻關措施逐漸清晰——需要對轉爐出鋼口、滑板進行改造。
宿永波和工友強化滑板標準管理和規范操作,使滑板壽命由平均13爐延長到17爐;改造出鋼口并為出鋼口增加“碗磚”,使出鋼時間由之前的平均4分鐘縮短到平均3.5分鐘。
“這些改造不僅讓出鋼口壽命延長了兩倍以上,還減少了更換滑板和出鋼口的次數,使吹煉時間縮短了100秒,超額完成任務。”宿永波自豪地說。
類似這樣的攻關,宿永波每年都要帶領工友們開展幾次。他還會把這些成果記錄整理下來。“近年來,我通過收集總結,將工藝規程要求、設備操作規范、優秀操作經驗等整理成操作指導書,并進行崗位操作標準化系統培訓。”宿永波說,通過培訓指導,工友們煉鋼技術水平日漸提升。
長期的積淀,讓宿永波擁有攻堅克難的底氣。他有一句話常掛在嘴邊:“只有不斷挑戰極限、追求極致,工作才更有意義。”
現在他的目標不僅是“煉好鋼”,更多了一份“傳幫帶”。“現代化生產需要團隊協作,僅憑我一個人,一身是鐵又能打幾個釘?”談到努力方向,宿永波眼光堅定,“團隊整體技術實力的提升對保障高質量生產至關重要。作為一名老師傅,我要把自己的煉鋼經驗分享出來,讓身邊更多的人煉出好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