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47萬人告別飲用苦咸水、高氟水的歷史
“南水”送福來,衡水實現南水北調供水全覆蓋
■采訪地點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地河北省衡水市
■受水情況
截至今年9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向衡水市11個縣市區及高新區、濱湖新區累計供水超14.96億立方米,實現供水全覆蓋,全市455萬人受益。衡水市東南部的故城、景縣、阜城、武邑、棗強等縣,58.47萬人徹底告別飲用苦咸水、高氟水的歷史
衡水,因水而生,因水得名。這里曾“九水繞城”,但隨著時間推移和自然因素影響,地上淡水資源逐漸減少,一些地方的地下水還含有大量的氟,不少人因長期飲用高氟水而患上氟斑牙。
2016年,衡水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通水運行。隨著水源逐漸置換,人們終于告別高氟水,喝上“幸福水”。
2014年6月7日,衡水市棗強縣棗強森林公園土地沙化,湖泊面積萎縮。 高分湖北中心供圖
村村通“南水”
“同學們,南水北調工程是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和大動脈,咱們現在喝的就是長江水。”9月19日,在棗強縣張秀屯鎮張秀屯中心小學的一間教室里,石秋菊老師正在給學生講愛水、護水、節水常識,并著重介紹了關于南水北調的知識。
從2003年學校成立起,石秋菊就一直在這里工作。她告訴記者,學校現有在校生382人。過去,學校用水全靠一口150多米深的水井,水又苦又咸。師生吃上“南水”后,水井隨之封閉。
不僅學校用上“南水”,棗強縣村村都用上了“南水”。
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2015年底,棗強縣先后在11個鄉(鎮)建起14座配水站。2019年10月,棗強縣實現“南水”戶戶通,惠及全縣553個行政村36.92萬人。
中午時分,棗強縣張秀屯鎮張秀屯村原黨支部書記高四東回到家,擰開水龍頭,遠道而來的“南水”嘩嘩流出,滋潤著小菜園里的辣椒、黃瓜等蔬菜。
記者注意到,在菜園里,有一口蓋著蓋子的地井。高四東介紹,以前缺水吃,家家戶戶都有一口磚混水泥砌成的地井,用來存水。“現在24小時都能喝上清甜的‘南水’,不光地井‘退了休’,咱也再不用擔心出現高氟水的問題了!”
2024年8月28日,衡水市棗強縣棗強森林公園綠意盎然。(高分湖北中心供圖)
“氟”去笑口開
曾經,衡水市不僅缺水,還飽受高氟水之苦。
“過去吃含氟高的地下水,村里人落下一嘴黃牙,嚴重的還會掉牙,出門都不敢開口笑。”景縣苦水營村黨支部書記付鐵軍介紹,該村因地下水含氟量是飲用水標準的3倍,口感苦澀,所以得名“苦水營”。“村民只要一露牙,別人就知道是哪個村的。不少村民都習慣抿著嘴說話,拍照時‘笑不露齒’。”付鐵軍說。
衡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負責人赫娜介紹,衡水轄區的東南部地區,位于渤海灣深層高氟地下水帶,井水越深,氟含量越高。
來自故城、景縣的調查顯示,淺井水氟含量中位數為每升1.06毫克,深井水氟含量中位數為每升2.79毫克,部分井水氟含量高達每升5.15毫克,遠高于我國生活飲用水氟化物每升1.0毫克的限值。“長期攝入氟含量超標的地下水,會引起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氟斑牙、氟骨癥。”赫娜介紹。
改水降氟,衡水各地想盡招數,比如采用藥物除氟、淺井水與深井水混合飲用等辦法,但效果并不理想。衡水轄區內,9個縣2631個村不同程度受高氟水危害。
隨著“南水”到來,2631個村“水”到病除,“氟”去福來。
在棗強縣南水北調地表水廠,每天2萬噸“南水”經過絮凝、沉淀、過濾、消毒后,流進千家萬戶。副廠長焦雪亮介紹,水廠會對水質進行日檢、月檢、年檢等檢驗,結果顯示,每升水的氟含量僅0.2毫克左右。
從2019年起,衡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全市開展飲水性氟中毒病情監測,對象為8歲至12歲的兒童。監測數據顯示,該市兒童氟斑牙檢出率逐年下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應鋒 崔逾瑜 劉天縱 楊千帆 河北日報記者 焦磊 邢云)